99歲白毛女扮演者憶崢嶸歲月 阿雲嘎登《經典詠流傳》致敬英雄
原標題:99歲白毛女扮演者憶崢嶸歲月 阿雲嘎登《經典詠流傳》致敬英雄
知所從來,方明所去。大型文化音樂節目《經典詠流傳》——致敬英雄,自開播以來,帶領觀眾一次次回到歷史現場,傾聽英雄之聲的深切迴響。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明的英雄人物座標,繪製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,給人以啓迪、感化與鼓舞。
本週日,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檔,節目將播出第六期。王二妮唱響民族歌劇《白毛女》選段,讓99歲的孟於老人追憶起“以歌為槍”的崢嶸歲月;阿雲嘎豪情演繹《憶秦娥·婁山關》,重温鐵血長征中的英雄情懷;吳彤將民族音樂與搖滾曲風巧妙融合,一首《滿江紅》令眾人熱血沸騰;鳳凰傳奇選擇改編王安石筆下的《浪淘沙令·伊呂兩衰翁》,以對唱方式展現“英雄起於阡陌”卻懷揣宏圖大志;周筆暢再度來到節目現場詠唱《山坡羊·道情》,在低吟淺唱中激勵年輕人勇敢前行。
兩代“白毛女”同台 99歲老人憶革命經歷
“北風那個吹,雪花那個飄……”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誕生的歌劇《白毛女》,承載着一代人的文化記憶,也凝聚了眾多文藝工作者的心血。時至今日,這段家喻户曉的旋律再次響起,大家的內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,總會想起扎着紅頭繩的喜兒在苦難中頑強反抗。

多次扮演過“喜兒”的王二妮,此次來到節目舞台上再次唱響《白毛女》選段。坐在台下靜靜聆聽的孟於,正是當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的學員,也是早期歌劇《白毛女》扮演者之一。聽着熟悉的旋律,99歲的孟老精神矍鑠,雙手情不自禁地跟着音樂揮動,彷彿回到自己當年在舞台上扮演“喜兒”的感覺,這一細節也讓主持人撒貝寧被深深打動。

回想起當年奔赴延安的經歷,孟老記憶猶新。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,這羣熱血青年帶上大餅、火柴、指南針,穿上兩件衣服就踏上了去延安的山路。得知山上有狼,孟於和同伴卻也毫不畏懼:“我們參加革命連死都不怕,還怕狼嗎?”當年正是他們的到來,讓包括《白毛女》在內的很多經典作品得以誕生和流傳。正如康震所説,革命不僅需要強大的軍隊,也需要這樣有力的文藝隊伍,這些從全國各地趕往延安的青年們,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的英雄。
阿雲嘎豪情獻唱致敬長征英雄 吳彤搖滾版《滿江紅》令人熱血沸騰
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,也是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。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”代代相傳的長征精神,凝聚砥礪奮進的精氣神,始終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,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。

再次來到《經典詠流傳》舞台的阿雲嘎,帶來的正是毛澤東在紅軍生死存亡之際寫下的《憶秦娥·婁山關》。演繹這樣一首雄沉壯闊的詞,對於阿雲嘎來説壓力很大。為了更好地走入詩人的心境,阿雲嘎特意去了解八十多年前發生在長征路上的故事,其中一位戰士身受重傷依然拖着一條腿跟着大部隊長征的事蹟,讓他深受感動。阿雲嘎表示:“我今天唱的這首歌,是致敬我們長征路上的每一個英雄。”

回望歷史深處,以身報國的英雄不勝枚舉。吳彤燃情唱響的《滿江紅》,帶領觀眾在多種樂器營造的“金戈鐵馬”氛圍中,重温民族英雄岳飛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。值得一提的是,整首歌將中國民樂與西方搖滾相結合,通過加入嗩吶、琵琶等民族樂器,讓人更加深切感受到岳飛精忠報國的壯懷激烈。
鳳凰傳奇唱響新作互訴“伯樂”情 周筆暢淺唱元代散曲激勵人心
默契合作多年的鳳凰傳奇,此次唱響新作《浪淘沙令》。詩詞中所寫的伊尹和呂尚皆是“生於阡陌”卻胸懷大志之人,直到他們遇見生命中的伯樂,才得以成就千秋偉業。“若使當時身不遇,老了英雄。” 玲花和曾毅也是如此,二十多年前,兩人的相逢,讓對方成為彼此的“伯樂”,也讓“鳳凰傳奇”在音樂道路上不斷前行。

之前演繹過多首經典詩詞的周筆暢,此番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唱響宋方壺的《山坡羊•道情》。與先前傳唱的作品不同,這是一首不被大眾所熟識的元代散曲,借銘記英雄之意傳達出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,以及安寧背後的胸中大志,鞭策着當代年輕人在快節奏的發展中仍不忘初心。

在創新升級的“3D沉浸式”音樂體驗下,觀眾只需戴上耳機,就能身臨其境與英雄對話。更多精彩,盡在本週日晚八點檔,《經典詠流傳》——致敬英雄,邀您一起浸享詩詞,傳唱經典,致敬英雄!
相關新聞
- 2017-01-20隴週刊(2017年 第3期)
- 2017-01-26隴週刊(2017年 第4期)
- 2017-02-10 隴週刊(2017年 第5期)
- 2017-02-17 隴週刊(2017年 第6期)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